阿爾鄉(xiāng)鎮(zhèn)在彰武城西北52公里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被稱作"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魚"的地方,沙地泡沼產魚,淡水魚產量30萬斤,淡水魚生產歷史悠久,遠近馳名,全鎮(zhèn)大小泡沼星羅棋布,體現了阿爾鄉(xiāng)"小草豐盛,魚米之鄉(xiāng)"的特征。
阿爾鄉(xiāng)鎮(zhèn)在彰武城西北52公里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被稱作"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魚"的地方,沙地泡沼產魚,淡水魚產量30萬斤,淡水魚生產歷史悠久,遠近馳名,全鎮(zhèn)大小泡沼星羅棋布,體現了阿爾鄉(xiāng)"小草豐盛,魚米之鄉(xiāng)"的特征。
阿爾鄉(xiāng)多沙漠、泡子、沼澤,這里的泡子多出野生的鯽魚,每年春天開河時節(jié),人們都來這里吃“開河魚”,有的從沈陽、阜新、盤錦、通遼等地專程趕來。開河時節(jié),魚未進食,味道鮮美異常,而且阿爾鄉(xiāng)的魚都是野生的,純綠色食品,又都魚籽滿腹,營養(yǎng)價值特高。
歷史文化
這里講究在初春四月河水冰封后被春風吹化的時候吃開河魚。水面的冰融化的時候,也是魚兒開始逐漸恢復活躍的時候,就是吃開河魚的時段。在冬天冰封水面的時候,魚處于休眠狀態(tài),很少進食和活動。經過一冬的凈化,魚體中的一些異味物質漸漸溶于水,魚體內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脂肪、肝糖的轉化、消耗,讓魚的肉質更加鮮嫩和純凈,所以開河魚有最純正的“魚”味——健康而且鮮美。
一般鯽魚是主菜,每人一條,盛到自己的碟里,紅的醬、黑白相間的魚,金黃的魚籽,色、香、味俱佳。這里的魚用同樣的方法,到其他地方就烹調不出和這里一樣的味道。可能是這里的水經過硅砂過慮,礦物質金額微量元素豐富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