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大米,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出產于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渤海鎮(zhèn)位于國家級名勝旅游區(qū)——鏡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游金三角地區(q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解放后,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
響水大米,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出產于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渤海鎮(zhèn)位于國家級名勝旅游區(qū)——鏡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游金三角地區(q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解放后,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
響水大米,顆粒豐滿,質地堅硬,色澤青白、透明純凈,燜出的飯,湯似鮮乳,米如油注,飯質柔軟,香味襲人。
歷史文化
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zhèn)地區(qū)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的描述,其中的“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相傳,在明、清時代,響水在米被譽為"皇糧"、"御米",它和鏡泊湖的湖鯽、山里的紫貂,同是向朝廷進貢的侍品。
關于響水,民間有一個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有一位善彈古琴的老琴師,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叫水兒,渤海國郡王見水兒容貌出眾,便把她搶進宮。老琴師想水兒,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巖上彈琴,后來,老琴師死了,可是,想水兒的琴聲仍在田野間回蕩著,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因為這一帶產的大米分外好吃,人們就把這兒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便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