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室的血統(tǒng)起源于5世紀的西哥特王國,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西班牙王室只計算王室父系血統(tǒng)的情況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 of Hesbaye (770-807),他的后代為“歐洲第一家族”法國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現(xiàn)今國王費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員,是Robert of Hesbaye父系血統(tǒng)的直系后代,在只計算父系血統(tǒng)王室中,世界上現(xiàn)存最長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后。
西班牙阿拉貢地區(qū)出生的“天主教國王” 費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看中了哥倫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們也想借助哥倫布,讓他為西班牙在海外尋找一個新世界。于是,他們于1492年資助哥倫布探險。哥倫布不負重托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世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差不多擁有了整個世界。
政治無能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jīng)濟飛躍。王公貴族們不是將財富揮霍掉,便是用它重整軍備。因此,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jīng)濟實力卻遠遠滯后于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國相提并論。而且,無敵艦隊并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并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后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王位繼承戰(zhàn)爭
當時在歐洲大陸君臨天下的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個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因為沒有子嗣,便立下遺囑,確認法國王儲的次子安茹公爵為其繼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后,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為奪回在西班牙的王位發(fā)動了所謂的王位繼承戰(zhàn)爭,雙方在歐洲大陸廝殺、征伐達12年之久,歐洲列強均被牽涉其中。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確認菲力浦五世為西班牙合法的國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后,其子費迪南德六世于1746年即位;1759年費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并統(tǒng)治西班牙達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眾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歷史學家們青睞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會干政造成的諸多流弊,以空前的鐵腕在帝國內(nèi)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驅(qū)逐耶穌會會士,禁止僧侶團活動,把他們解散并沒收其財產(chǎn)。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歡迎、最遭教會痛恨的著名行動,結束了宗教法庭和殘酷刑訊帶來的恐怖。
決策失誤
與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歷史學家眾口一詞的批評。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爾·戈多伊,此人擔任王朝的首席國務部長和首相,把持朝政長達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與歐洲新貴拿破侖結盟,這次決策的失誤導致西班牙歷史最大的失敗之一。1805年在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戰(zhàn)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率領的英國艦隊幾乎將法西聯(lián)合艦隊徹底殲滅,“無敵艦隊”從此蛻化為一個頗有諷刺意味的歷史名詞。
1801年西班牙民眾暴動反對戈多伊的專制統(tǒng)治,戈多伊在最后關頭倉皇逃遁,尋求法國的庇護。拿破侖則以一間陰暗潮濕的牢房接待這位昔日的盟友。
引咎退位
查理四世愧對蒼生,引咎退位,讓位于其子費迪南德七世。拿破侖見勢不妙,引兵攻入西班牙,費迪南德尚未當上國王,先淪為俘虜。拿破侖任命其哥哥約瑟夫·波拿巴為新國王。西班牙人奮起反抗,開展了所謂的“游擊戰(zhàn)”抵御法軍的入侵。1812年西班牙各路人民代表齊聚加的斯,通過了新憲法,確定了王權和教會權力的界限。這一刻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它標志著西班牙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重新掌權
拿破侖兵敗大陸,被流放海外,費迪南德也于1814年重新掌權。他雖然接納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憲法,但與此同時,這位生性多變、易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許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侶團、宗教法庭和刑訊又回到了西班牙。這一不得人心的舉措遭到自由黨人的反對。費迪南德又順從了他們的要求,他對1812年
的憲法重新發(fā)誓,劃分他和教會的權力,宗教法庭隨之又被取締。
政權混亂
三年之后,費迪南德七世又在西班牙建立了專制的君主制。直到19世紀以后很長時間,君主專制和自由政體交替主導著西班牙的政局,內(nèi)亂頻仍、世事跌宕是19世紀西班牙的真實寫照。
引發(fā)內(nèi)戰(zhàn)
1833年,費迪南德七世去世引發(fā)了一場內(nèi)戰(zhàn)。費迪南德七世死時,其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尚未成年,因此暫由他的第四個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對此,費迪南德的小弟卡洛斯堅決反對。他在巴斯克地區(qū)、納瓦拉、阿拉貢及加泰羅尼亞等地呼吁反對王后攝政,為此導致了歐洲歷史上著名的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間兩度禍害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zhàn)爭。
女王流放
伊莎貝拉女王統(tǒng)治西班牙直至1868年。同年,她被軍人推翻流亡國外。第二年西班牙被自由派統(tǒng)治,短期內(nèi)甚至成為共和國。之后,阿方索十二很快在西班牙恢復君主統(tǒng)治,西班牙又回到了保守狀態(tài)。阿方索重新給予教會過去的權力地位。在其后任阿方索十三統(tǒng)治期內(nèi)(1886年登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1898年,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也交給了美國,至此,查理五世開創(chuàng)的龐大的西班牙帝國分崩離析……
幫派斗爭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爭斗在世紀之交之后依然沒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1931年4月14日,共和黨人在選舉中獲勝后,國王退位,這標志著波旁王朝的終結,共和黨人為此歡呼雀躍。然而隨后的1936年便爆發(fā)了內(nèi)戰(zhàn)。陸軍參謀長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內(nèi)戰(zhàn)中漁利,建立了獨裁統(tǒng)治。與西班牙頗有勢力的君主主義者相比,工于心計的佛朗哥更像一個老練的權術家。他一步步向?qū)Ψ酵讌f(xié),1945年他答應恢復君主制,1947年又頒布一部法律,確定在他死后由一位經(jīng)他確認的王室成員出任國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尋覓之后,終于確定阿方索十三的孫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后裔胡安·卡洛斯為其繼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羅馬,是巴塞羅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兒子。他生長在意大利和瑞士,10歲時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國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塊兒在圣塞巴斯蒂安上學,1955年入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隨后又進馬林海軍學院、圣哈維爾空軍學院就讀。在軍事學院就讀期間發(fā)生了一場悲劇,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于非命:當時兄弟倆正擦槍準備一起去打獵。阿方索的槍意外走火,阿方索當即身亡。
獨裁繼承
胡安·卡洛斯在三個兵種中均被任命為中尉。作為未來的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對西班牙的軍隊知之甚詳。此外,他還在馬德里大學修讀了企業(yè)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在父親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議,成為這位大獨裁者的繼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繼任人選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與一位歐洲王室的公主結婚,她便是希臘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習慣稱她為索菲亞。這起婚姻符合傳統(tǒng)的觀念,結婚儀式在教堂舉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將是未來西班牙稱職的國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國內(nèi)局勢的動蕩。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后僅幾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為西班牙國王。1976年11月17日通過了關于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獨裁政體被徹底結束,重新在西班牙實行兩院制。1978年在對政治犯進行大赦后,君主立憲制憲法被人民所認可。西班牙是一個根據(jù)現(xiàn)代議會制原則進行統(tǒng)治的王國。為了能從現(xiàn)行的君主專制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胡安·卡洛斯主動剝奪自己的權力。為此,他在世界范圍內(nèi)達到廣泛的認可和贊賞。如今,他同其他歐洲君主一樣享有類似的權力和義務。
軍人政變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國民衛(wèi)隊軍官特赫羅斯為首的一批對改革不滿的軍人突然襲擊議會,發(fā)動了政變。大批支持政變者的軍隊和坦克開往首都,占領了馬德里的國家電臺,要求恢復佛朗哥的獨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憲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胡安·卡洛斯國王在得知政變的消息后,立即于當天夜里親自向各省的軍區(qū)司令打電話,警告他們同叛亂分子保持距離。各軍區(qū)司令知道國王對政變的態(tài)度之后,明確表示不支持政變者。胡安·卡洛斯國王還親自說服軍隊的高級領導人站在自己一邊,他們中有許多是國王軍校時的同學。國王甚至披掛上陣,身穿軍隊總司令的戎裝在電視臺發(fā)表講話,呼吁人民反對政變,支持國王和政府。氣勢洶洶的政變分子內(nèi)心其實很虛弱。他們眼見國王的態(tài)度如此堅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wèi)君主立憲制,于是俯首就擒,參加政變的部隊也紛紛投誠。在1981年2月23日這個決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他也因此贏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