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省長葛市)人。三國時期魏國重臣,著名書法家。鐘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fā)展,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后世尊為“楷書鼻祖”,與書圣王羲之并稱“鐘王”。南朝庾肩吾評為“上品之上”;唐朝張懷瓘在《書斷》評為“神品”。
鐘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省長葛市)人。三國時期魏國重臣,著名書法家。
鐘繇出身名門望族潁川鐘氏,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東漢時期,舉孝廉出身,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協(xié)助漢獻帝東歸洛陽,冊封東武亭侯。得到丞相曹操信任,出任司隸校尉,鎮(zhèn)守關中,功勛卓著,累遷前軍師。曹操受封魏王,出任魏國大理卿,遷相國。曹魏建立后,歷任廷尉卿、太尉、太傅等職,冊封定陵縣侯,位列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鐘繇去世,謚號為“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
鐘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fā)展,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后世尊為“楷書鼻祖”,與書圣王羲之并稱“鐘王”。南朝庾肩吾評為“上品之上”;唐朝張懷瓘在《書斷》評為“神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