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又名馬蹄、茨瓜兒(通俗叫法)、水栗、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薺米,是莎草科荸薺屬一種。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古稱鳧茈(鳧茈),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jié)果,所以有地栗之稱。
荸薺,又名馬蹄、茨瓜兒(通俗叫法)、水栗、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薺米,是莎草科荸薺屬一種。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古稱鳧茈(鳧茈),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jié)果,所以有地栗之稱。
特點:
荸薺各處都有,但湘潭縣龍口產(chǎn)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農(nóng)戶幾乎家家種植,年產(chǎn)量在20萬公斤以上。龍口荸薺顆粒碩大、皮薄、汁多,肉細味甜,外形扁圓、平滑,呈深栗色或棗紅色。它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磷、鈣,鐵質(zhì)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胡蘿I、素等。它生吃,嚼來滿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
功用價值:
荸薺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地上部分性平味苦,能除濕熱、利尿;球莖性寒味甘,有解熱、健胃、明目、消渴、治黃疸、解除便秘、抑制綠濃桿菌的作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壓,慢性腎炎、紅眼腫痛等疾病。用荸薺與石膏煎水服,可預(yù)防流行性腦膜炎;用它與海蜇頭和水煎服,可治陰虛、痰熱、高血壓等病。民間還有將荸薺搗爛成汁后調(diào)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燒傷或燙傷,有一定療效。
產(chǎn)地介紹:
龍口鄉(xiāng)位于湘潭縣南邊陲,南與衡山縣接壤,層巒疊嶂,風(fēng)光秀麗,土壤肥沃,物華天寶。轄見樓、興云、董家坪、龍口、大江、長壽、泥灣、潭溪、九如、弄子、金子、紅嶺、潲江、琵琶、天龍、金寶、日華、團建、紫橋、石牌20個村,331個村民小組,有7434戶,29215人。轄區(qū)面積60.23平方公里。24495畝耕地中,水田占233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