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非洲馬里杰內大清真寺——世界上最大的黏土建筑
非洲馬里杰內大清真寺
世界上恐怕找不到比位于非洲馬里的杰內大清真寺更大的土制建筑物了。許多建筑師都把這座大清真寺作為蘇丹薩赫勒建筑風格的巔峰之作,它是非洲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建造于1907年(其中最早的一處結構建立于13世紀)。該建筑建造時沒有用一磚一石,而是用一種特殊的黏土和棕櫚樹枝為骨架建造而成的,其中嵌入的棕櫚木材不但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同時也可作為年度修繕所需的腳手架來使用。
NO.2英格蘭風格 加拿大梅恩島的土窖
加拿大梅恩島的土窖
這座可愛的小土窖乍眼一看很像英格蘭風格的建筑,不過事實上它位于加拿大的梅恩島上。它采用了平滑的表面設計,墻壁呈弧形,拱門采用了經(jīng)典的圓窖建筑結構。其中還不乏一些現(xiàn)代的建筑元素,比如:預制的活動窗戶。
NO.3柏林墻遺址旁的橢圓形的和解教堂
橢圓形的和解教堂
象征東德和西德“團圓”的和解教堂位于柏林墻遺址旁,而這里曾是“勢不兩立的無人地帶”。這是柏林的第一個公共建筑,也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教堂結構的夯土建筑。該建筑已成為了世界上現(xiàn)代建筑技術最典型的建筑例子之一。教堂核心使用經(jīng)過沖壓技術處理的黏土混合沙礫、碎石和泥土,制作成的土墻可為自身與部分屋頂承重,地板也采用黏土建材,屋頂采用木結構于銅皮組合,由外墻的木柱承重。
NO.4綠色環(huán)保 建筑師保羅-韋納的夯土住家
韋納的夯土住家
雖然在20世紀的一段時間里夯土曾被流行趨勢所摒棄,但現(xiàn)在,這種來自于大自然、低成本且具有良好耐熱度的環(huán)保綠色材料又再度得到了不少建筑師們的寵愛。夯土所具有的防火、隔音、防毒等特性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也能避免木材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問題。這所夯土住家建筑是由建筑師保羅韋納設計建造的。
NO.5火燒而成的“Geltaftan”陶屋
火燒而成的“Geltaftan”陶屋
以陶屋聞名的Geltaftan Earth-and-Fire 建筑系統(tǒng)采用了高比例黏土混合的泥土進過火燒制后形的成陶土作為建材。這項技術是由伊朗建筑師納德-哈利利發(fā)明的。他認為要讓房屋具有永久性、耐水性和抗震性,只要將泥土、水、火和空氣這四個要素完美結合起來即可。在此基礎上他研發(fā)了陶制房屋。他認為,泥土和水用來打造房屋的構造,火和空氣讓房屋更加堅固。泥土和水搭建的房屋從內部用1830華氏度以上高溫的火加熱,通過房頂?shù)臒煹乐饾u冷卻后形成堅固的建筑。
NO.6多貢國馬里 供精神領袖居住的土制大家宅
供精神領袖居住的土制大家宅
在多貢國馬里,每個村都有一個土制的大家宅,專門為他們族群的精神領袖居住而建。這些“客!倍紦碛幸粋凸起的居住區(qū),可以通過用樹干刻成的梯子到達。房屋前的80個小壁龕象征這他們的祖先和后裔。
NO.7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藝術風格的居民生活合作社
藝術風格的居民生活合作社
土窖的一個好處在于泥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可以輕松雕刻出美麗的圖案作為裝飾。就像這座位于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居民生活合作社,外墻面的裝飾圖案非常漂亮。建筑的兩面墻都采用實心的泥土結構,可作為商店內部和外部的座位來使用。
NO.8英格蘭德文 古老的土制小別墅
古老的土制小別墅
世界上恐怕沒有其他地方能像英格蘭的德文這樣擁有如此常見的土制別墅建筑了。圖片上的這件漂亮小別墅屋可以說是英國的典型建筑,其外觀看上去簡直就是“英國鄉(xiāng)下”房屋的典型代表。在這里,土窖永遠不會過時,當然也更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兒了。這件擁有白色外墻面和茅草屋頂?shù)耐林菩e墅已經(jīng)存在了幾個世紀之久,在墻上的牌子上寫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建造日期:1539年。
NO.9現(xiàn)代建筑美學 納帕溪谷山頂夯土別墅
納帕溪谷山頂夯土別墅
塔瓦娜和理查德-李位于納帕溪谷的山頂別墅是一座具有現(xiàn)代美學設計感的夯土建筑,房屋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完美融合。從技術上說,它由一排四個獨立的土制房間組成,其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工作由理查德-李的兒子和媳婦完成。
NO.10經(jīng)濟實惠又環(huán)保的“小矮人”舒適小土屋
經(jīng)濟實惠又環(huán)保的“小矮人”舒適小土屋
看上去像不像《指環(huán)王》里小矮人的舒適小屋?這件童話般的小屋建在威爾士,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頭、泥土和從附近森林里拾來的殘木。每平方英尺的成本僅為10美元。自然光線來自于茅草覆蓋的圓屋頂上的天窗。從房屋附近大自然中方便獲得原材料、獨一無二的造型、天然環(huán)保,這三點優(yōu)勢恐怕只能從這樣的一間小土屋身上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