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鬼谷子 鬼谷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個傳奇人物,甚至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奇人。不僅他出名,連他帳下的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也是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人物。據(jù)說他們當時將戰(zhàn)國七雄攪了個翻天覆地,能耐絕對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鬼谷子,戰(zhàn)國著名道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詡的著作!豆砉茸印,又名《捭闔策》。據(jù)傳是由鬼谷先生后學者根據(jù)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豆砉茸印饭灿惺钠,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轉丸、胠亂)失傳。(一說二十一篇,一說十七篇)縱橫家(以《鬼谷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 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xiàn)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豆砉茸印纷鳛榭v橫家游說經(jīng)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后世了解縱橫家與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第二: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曾受業(yè)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第三: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800年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第四: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杰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jù)說跟隨赤松子云游。張良去世后,謚為文成侯!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穼iT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現(xiàn)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后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圣”。 第五: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xiāng))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jīng)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后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稱為“商圣”,"南陽五圣"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后定居于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期間三次經(jīng)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焙蟠S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孫,并被視為順陽范氏之先祖。 第六: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他是軍事戰(zhàn)略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zhàn),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德威并舉,儒法并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七: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后的動蕩年代里,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qū)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一位杰出的謀略家。 第八: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了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御駕親征,迅速平定了眾多割據(jù)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zhèn)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癮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注腳。三度為相。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tǒng)治狀況。 第九: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jīng)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tǒng)歷》。奏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請設立軍衛(wèi)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于鳳陽。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xiāng)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y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shù)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tǒng)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于色,遇急難,勇氣奮發(fā),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痹谖膶W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第十:范文程 范文程,初為大明生員,后努爾哈赤誓師南下,他淪身為奴。皇太極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見識。守遵化,突圍力戰(zhàn),戰(zhàn)功顯著;行反間,功不可沒;勸祥明軍,乃得頭功。后得皇太極重用,成肱股大臣。諫言天下,計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搶百姓,乃收民心,廢除增加田稅,乃快民心,爭取漢臣歸順、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亞漢之張良,明之劉基。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終年70歲。康熙親撰祭文,賜葬于懷柔縣之紅螺山。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